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题目】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诵读诗文名句,带来审美体验。读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①_______”体会闲适淡泊的田园生活;吟李清照《渔家傲》“②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感受雄伟瑰丽的世界;阅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③________”感受生机勃勃的景象;品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④__________”体会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面对山川之美,陶弘景发出“自康乐以来,⑤_________”的感慨;吴均则感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⑥_______,⑦_________”;面对有限的生命,曹操吟出“⑧________,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面对巍峨的泰山,杜甫在《望岳》中表现出“⑨_________, ⑩_______”的雄心气概。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历史长河中,无数英烈前仆后继,构筑起一座座不① (xiǔ)的精神丰碑。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② (náo)、坚忍不拔;在和平年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尽管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引领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③ (bó)力量。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 ),更在于他们身上彰显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视死如归 凝聚 挺身而出
B.两肋插刀 聚集 铤而走险
C.视死如归 聚集 挺身而出
D.两肋插刀 凝聚 铤而走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题目】史诗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红星照耀中国》是英雄史诗。刘劲在《人物志》中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品相关事迹印证这句话。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2)《昆虫记》有“昆虫的史诗”之美誉。请从下列昆虫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说说你从它身上汲取到怎样的精神力量。
A 蝉 B 圣甲虫
【题目】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黑,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①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②
[注]①洮河:黄河上游支流。②吐谷浑:中国古代部族名。唐初,时常侵扰边境,后被唐高宗和吐蕃的联军打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的“燕脂”和“紫”都是形容战场血迹,描绘了战争场面的悲壮惨烈。
B.乙诗首句描写茫茫大沙漠上风尘翻滚,日色为之昏暗,衬托战事的紧张艰苦。
C.甲诗“寒”声指战鼓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在沉重鼓声中斗志难振。
D.从乙诗尾句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和捷报传来的振奋、喜悦情景。
【2】两位诗人共同捕捉到“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半卷”含义极为丰富,请简要分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②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③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管仲与下文“鲍叔”“公子纠”“召忽”均是人名。②贾(gǔ):做生意。③多:称赞、赞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B.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C.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D.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 方法提示 | 词义 |
鲍叔牙既进管仲 | 课内迁移法:既出军营《周亚夫军细柳》 | (1)既: |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成语推断法:显亲扬名 | (2)显: |
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词类活用: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3)穷困: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
【4】结合文段内容,分析鲍叔牙的人物形象。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散文诗
梅志峰 何文博
①深秋,哨所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营院里那棵挺拔的白杨树,在雨中静静矗立。王阳雨菲打开父亲的日记本读了起来,思绪回到了16岁的夏天。
②那年暑假,王阳雨菲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独自去看看父亲战斗的地方,看看儿时母亲给她讲过的边关风景。
③背上背包,她独自踏上了旅途。历时两天,转乘各种交通工具,她终于抵达父亲所在部队。那天,父亲背对着夕阳朝她走来。他的迷彩服上泛着金色的光,黝黑的脸庞显得有些模糊。恍惚间,王阳雨菲差点没认出这是父亲。
④那段日子,父亲带她参观了营区附近的白桦林,去干涸的河段捡拾五颜六色的石头,还带她走了他和战友们平时走的巡逻路。来到界碑附近时,父亲认真整理军装,向界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那一幕,深深触动了王阳雨菲的心。后来,她和父亲坐在地上休息。望向山坡下炊烟袅袅的村庄时,父亲不由得哼唱起那首专属边防军人的歌:“小白杨,小白杨,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歌词随着父亲的哼唱,一点点流淌进王阳雨菲的心里。
⑤片刻后,父亲对她说:“你看边关多美啊,这里有诗里写不尽的高山湖泊、满天星斗。”王阳雨菲紧握父亲的手默默感叹,身处边关的父亲,手掌上有厚厚的茧,也有独属于他的诗情画意。
⑥父亲有一个用了多年的绿色封皮日记本,记录着从军多年的所思所想。“今天,巡逻临近终点,我和战友们向远方眺望。夕阳下,落日映照着绿浪滚滚的草原,羊群如流云点缀其间。‘我们的工作,是在祖国的边关写散文诗啊。’我的一句感慨,引得战友们‘咯咯’笑。他们说,我是被边关的风景迷住了……我是着迷了,我多想变成蓝天上的白云,在灿烂的祖国河山中慢慢游走。”王阳雨菲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父亲对边防的热爱——这是一位边防军人用心写下的散文诗。
⑦军校毕业前,王阳雨菲的脑海里总会闪过父亲写的那些文字。最终,她决定像父亲一样,奔赴边关。
⑧踏上去部队列车的那天,父亲把跟随自己多年的日记本送给了王阳雨菲。打开扉页,她看到了父亲写下的寄语:“勇敢去书写属于你的诗行。”她看向父亲,在心底许下无声的诺言。
⑨驻地自然环境恶劣,但内心的火热让王阳雨菲感到这里并不艰苦。时不时遇到的一些小挫折,也让她从中收获很多。一次,团里组织某项课目考核,王阳雨菲拼尽全力,成绩却不理想。看到战友们的成绩都比较优秀,她忍不住红了眼眶。那晚,挫败、想家……种种情绪在深夜涌上她的心头。
⑩致电父亲后,王阳雨菲抑制许久的情绪再也无法掩藏。那天,父亲和她在电话里聊起了从军经历、经历过的曲折迷茫以及如何勇敢向前、找到方向。
⑪“小白杨在边疆向下扎根,勇敢而不放弃。许多失意和困难里,一定藏着诗和远方。”再次翻开父亲的日记,王阳雨菲发现,原来父亲也经历过低谷挫折,重要的是如何面对。那些动人的文字背后,藏着父亲与困难一次次的较量、与孤独的一次次握手言和。后来,她铆足了劲训练,咬牙坚持,最终收获了理想成绩。
⑫“山连着山,山守着山。此刻的我,与群山,与哨所,与满天星斗一齐勾勒出美轮美奂的边关画卷。我爱这诗一样的边关。”雨后风停,薄云如雾般缓缓游走,背靠白杨树,王阳雨菲在父亲日记本的空白处,写下了自己的诗……
(《中国军网》2023.11.26)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白杨树”与《白杨礼赞》中“白杨树”都象征戍边战士。
B.王阳雨菲写的日记引发了她回忆那年暑假去驻地看望父亲的经历。
C.文章首尾两段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宁静的氛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D.文章⑥⑪段都引用了父亲日记本里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2】第④段中“那一幕,深深触动了王阳雨菲的心”,“那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深深触动了王阳雨菲的心?请从内容和结构分析。
【3】请赏析以下句子。
(1)身处边关的父亲,手掌上有厚厚的茧,也有独属于他的诗情画意。(请从描写方法赏析)
(2)那晚,挫败、想家……种种情绪在深夜涌上她的心头。(请赏析加点字)
【4】第⑨段“驻地自然环境恶劣,但内心的火热让王阳雨菲感到这里并不艰苦。”既“恶劣”又“不艰苦”,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以《父亲的散文诗》为题,“父亲的散文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以为是纸,原来是瓷!
②“以为是纱,原来是瓷!
③前不久,一条热搜引来千万网友关注。短视频中,砖头上放着一沓薄如蝉翼的白纸、人物雕塑身着轻纱般的衣裙,瓷器的造型和质感令人赞叹。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展出的400余件(组)陶瓷佳作中的代表。
④德化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宋元时期,德化制瓷工艺、烧瓷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青白瓷、白瓷成为主流,并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明代,德化白瓷风靡世界,被誉为“中国白”。远销海外的德化瓷,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或出土,于沉没的海船中亦多有发现。比如,在‘哥德马尔森’号、‘华光礁1号’等古沉船中均发掘出大量德化白瓷。”
⑤德化白瓷何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成就了被全世界欣赏的“中国白”。在于德化盛产优质高岭土,铁和钛元素含量少,氧化硅含量高,胎质细腻致密、透光性强,能够烧制出冰清剔透、温润如玉的质感。工巧,主要表现在“烧”之技艺和“造”之技艺。其中,“烧”之技艺是决定“中国白”艺术创作成败的关键,正是这一技艺的不断完善,才成就了“中国白”独树一帜之美。在“造”上,瓷艺师们通过捏、塑、刻、刮、接、贴等多种技法,使作品极富装饰美感。制作人物瓷塑、尤其是道释人物瓷塑时,擅长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由表及里,以形写神,使人物瓷塑形神兼备。一抹“中国白”,不仅彰显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更体现了人们对君子之德、自然之美的追求。
⑥“德化传统薄胎陶瓷美观雅致,但一直存在造型时易断裂、烧制时成品率低等问题,所以我尝试通过改进材料和工艺,推动薄胎陶瓷发展。”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说。为完成高韧薄胎瓷衣及其制备工艺研究,他进行了上百种不同比例的配方实验,最终使高韧薄胎瓷衣的延展性、可塑性、稳定性均获提升,并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引来众多观众赞叹的德化白瓷《神话》,正是连德理运用该研究成果制成的代表性作品。人物所着纱裙厚度仅0.2毫米,发丝根根柔顺分明,尽显当代德化白瓷的细腻唯美。
(摘编自《白瓷之美惊艳世界》)
【1】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元时期烧瓷技术已达到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白”。
B.文章开头通过人们的赞叹引出了说明对象——德化白瓷。
C.连德理代表性作品《神话》体现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第④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德化瓷远销海外。
【2】阅读第⑥段,分析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3】简要概括德化白瓷被人们欣赏的原因。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3日,2023特步晋江马拉松赛鸣枪,1.5万名跑友一同开跑。整个赛道将晋江的城市风光和文化景点串联起来,让选手比赛时,能欣赏到晋江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
本届晋马以“畅跑海丝路,晋马世遗情”为主题。媒体的报道,使晋江的城市形象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提升了晋江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增强了市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此外,赛事组委会在起点和终点精心设置了主题为“爱晋江爱晋马”的打卡墙,为选手提供了优质的参赛体验。
(摘编自《晋江经济报》)
材料二:
2023“晋马”完赛奖牌正面图
材料三:
“豆包”是字节跳动公司基于云雀模型开发的AI,它可以进行写作辅助,只需几个关键词指令,就会自动成文。以下为“豆包”根据关键词“晋江马拉松、冠军、徐冰洁、写一则消息”而拟写的新闻。
在2023晋马全马女子组的比赛中,来自河南的20岁小将徐冰洁夺得冠军,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的首个马拉松赛冠军。
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晋江市政府在交通、安保、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跑者和观众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比赛中,徐冰洁展现出惊人的耐力和毅力。她咬紧牙关,一路领跑,最终以2小时44分12秒的成绩夺冠。
马拉松运动,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耐力和速度,并增强身体对长时间高强度运动的适应能力。参加马拉松比赛不仅是一项艰苦的挑战,也是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勇气的难得机会。目前马拉松亚洲水平与世界水平还存在差距,徐冰洁的夺冠更重要的意义是给了中国马拉松选手鼓励和信心。
【1】请你根据材料信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晋马的成功举办增强了市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展现了市民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B.“豆包”拟写的新闻交代的背景资料,是为了说明马拉松亚洲水平与世界还有差距。
C.新闻语言可适当生动,“咬紧牙关”形象地写出徐冰洁比赛的艰辛和她的拼搏精神。
D.徐冰洁是河南籍马拉松选手,本届晋江马拉松比赛是她职业生涯首个马拉松赛冠军。
【2】一名非晋江籍选手领取的完赛包里有一枚精致的完赛奖牌,他不明白奖牌正面的构图要素和寓意,请你结合材料二进行简要介绍。
【3】以下是记者采访徐冰洁的记录稿,请结合材料,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语言,使之连贯得体。
记者:首先,恭喜你获得了2023特步晋江马拉松赛全程马拉松女子组的冠军!你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出色,①__________?
徐冰洁: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我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我每天都进行长跑训练,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距离。我还注意饮食和休息,确保自己的身体状态最佳。
记者:你对这次比赛的赛道和赛事组织有什么评价?
徐冰洁:②___________
记者:再次恭喜你获得冠军!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祝你未来取得更多好成绩!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种拼搏的姿态,是一股奋发的力量。无数人上下求索,寻找青春的答案。弃医从文是鲁迅找到的答案,投身教育是张桂梅找到的答案,为国争光是林超攀找到的答案,绿水青山是塞罕坝人找到的答案。青春路上,你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寻找青春的答案》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