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巴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便火爆荧屏。节目以“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赏中华诗词”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______取营养,涵养心灵。
②创作组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普及性和专业性并重。入选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wǎn______约、田园、边塞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比赛中60秒内选字成诗、看图猜诗句、飞花令等多种形式,带领着选手尤其是场外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______,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这才是综艺节目的正确打开方式啊!”一位网友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节目中,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______,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______;从“老jì______伏枥,志在千里”的______,到“心远地自偏”的______……时间跨越数千载,诗歌带着人们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汲______取 精髓______ wǎn______约 老jì______
【2】根据句意,选文第③段空白处填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纯真质朴 上下求索 雄心壮志 隐士风流
B.纯真质朴 雄心壮志 上下求索 隐士风流
C.隐士风流 上下求索 雄心壮志 纯真质朴
D.隐士风流 雄心壮志 上下求索 纯真质朴
【3】下面对第②段中“熟悉的陌生题”的解读错误的是( )
A.“熟悉”指的是入选的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
B.“陌生”指的是采取了多种形式。
C.“熟悉的陌生”不矛盾,指观众“熟悉”,央视展播厅比较“陌生”。
D.“熟悉的陌生”不矛盾,一个指的是“内容”,一个指的是“形式”。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B.节目以“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赏中华诗词”为基本宗旨
C.节目以“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赏中华诗词”为基本宗旨
D.节目以“寻文化基因、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题目】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同样一句饱含真理的话语,不同的人讲出来,会因人格不同,产生大不相同的结果。
②文天祥抗元被俘,正气浩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③由于缺少人格作支撑,再漂亮的话语也最终成了污人耳目、遭人嘲讽的沉渣泡沫。
④这句话的力量,“至大至刚”,流布宇内,穿越千古,至今读来,仍令人振奋。
⑤而那些“两面人”,台上巧舌如簧、信誓旦旦,台下却任性贪婪、劣迹斑斑。
A.④③②⑤①
B.②⑤④③①
C.①②④⑤③
D.①⑤③②④
【题目】诗文名句默写。
阅读战争诗句,倍感和平珍贵。杜牧在《赤壁》中用“①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对战争胜负的感悟;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描写战场的悲壮和残酷,“角声满天秋色里,②______”;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战乱中人们对家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③______”;而朱敦儒在《相见欢》中借“风”表达了在战乱中的爱国情怀,“④______”,也是词的点睛之笔。
能写景寄情,必是妙手。欧阳修《采桑子》乘船饱览西湖,“⑤______,绿水逶迤”;陶渊明归隐生活惬意可见一斑,偶一抬头,便见南山美景,“⑥______,飞鸟相与还”。美景自然有鸟儿诗意的栖息,如吴均的笔下,“好鸟相鸣,⑦______”;如春之西湖,“几处早莺争暖树,⑧______”。
【题目】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保护非遗,人人有责”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拟一则标语,悬挂在教室里。
(2)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①“非遗”图片展:②“非遗”故事会:③______ ④______
(3)请你根据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一困境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链接资料】
谭学聪,民间艺术大师,“巴东撒叶儿嗬”组合的领唱。2010年6月23日晚,巴东撒叶儿嗬组合在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唱法总决赛中,摘得原生态组金奖。由蔡呈、易汉章等7人组成的“土家稀奇哥”,2022年荣获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2023年登上春晚舞台。面对现实,他们担忧地说:“虽然民族文化非常有魅力,但如今只有少数的传承人和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对它感兴趣,年轻人则较少关注。”
【题目】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回答问题。
圣甲虫
(一)①一堆牛粪堆儿上,瞧那个你争我夺的劲头儿呀!有的在露天干活儿,在表层搜刮;有的钻进厚实的牛粪堆里,挖出地道,寻找优质矿脉;有的开凿底层,立即把财宝埋进地里;那些个头儿小又无力气的则待在一旁捡拾其身强力壮的合作者们掉下的渣渣屑屑。有几个新来的想必是饿得不行,在原地就吃上了,但大多数则是想大捞一把,藏于安全之处,以备不时之需。
②当粪香四溢时,方圆一公里之内都能闻到的食粪虫们便纷纷赶来,抢夺、瓜分这些美味食品。有几个落在后面的又跑又飞地正忙着往前赶。
③那个生怕到得太晚而向着粪堆一溜儿小跑的是哪一位?它那长长的爪子僵硬笨拙地倒腾着,仿佛其肚腹下面有一个机械在推动着似的;它的那对棕红色小触角大张开来,透看垂涎欲滴的焦急不安,它在拼命地赶,它赶到了,还撞倒了几位食客。
④它就是圣甲虫,一身墨黑,是食粪虫中个头儿最大又最有名气的一种。古埃及人对它尊崇备至,把它视作长生不老的象征。
(二)①使劲儿呀!行了,它滚动了,它一定会被运到家的,当然少不了遇上困难。这一个困难说来就来,但还不算严重:圣甲虫碰到了一个斜坡,沉重的粪球要顺着斜坡滚下去的,但是圣甲虫认准了自己的理儿,偏要横穿这条天然道,这可够大胆儿的,稍一失足,稍踩到一点碍事的沙子,就会失去平衡,前功尽弃。果不其然,它脚下一出溜,粪球便滚到沟里去了;圣甲虫被滑落的粪球一带,弄了个仰面朝天,手脚乱蹬乱踢的。它终于翻转身来,追赶粪球。它的机器更加卖力地工作起来。——该当心点儿了,傻蛋儿;沿着沟底走,既省力又保险;沟底路好走,特别平坦;你不用太用力,粪球就能滚动向前的。——可是圣用虫就是不听,它偏要再往那个对它来说是不祥之物的斜坡走。也许再登高处对它来说是合适的。对此我无话可说,因为就身居高处的优越性而言,圣甲虫的看法比我的看法更有远见。——可你至少该走这条道呀,那是个缓坡,很容易从那儿爬到顶上的。——它根本就不听,如果有什么很陡的、无法攀登的斜坡,那个顽固的家伙就偏偏选中它。
②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艰难万分地往上滚动那巨大的粪球。它一直是倒退看在推动。我在寻思,它是运用何种稳定神功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稳定在斜坡上的。啊!稍一协调不好,它便白忙活了:粪球滚落下去,把它也连带着摔下去了。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又摔了下去。它随即又往上爬,这一次走得挺好,艰难路段总算通过了,原来是一个禾本植物的根在作怪,让它摔下去好几次。这一次它谨慎地绕开了这个该死的根,再使一把力就到顶了。但要小心再小心啊,坡陡道艰,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你瞧,脚踩在光滑的卵石上一滑,粪球和圣甲虫又一起连滚带翻地掉下去了。可圣甲虫又开始往上爬,仍旧坚忍不拔,没有什么能使它气馁的。十次、二十次地试着这老也爬不上去的陡坡,最后,它或者是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千难万险,或者是经过更加缜密的思考,承认自己先前所做的无谓的努力,它选择了平坦的路径,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任务。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一)中的划线句。
【2】选文(二)中,圣甲虫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它凭借什么精神最终完成了任务?你如何看待昆虫的这种精神,请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题目】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手(林翠珍)
①“医生都说了要好好休养,您怎么不听呢?”
②“干惯活了,哪闲得下来?双手不干活,比什么都难受。”
③一大早,厨房传来哥哥和母亲的说话声,我眉头一紧。母亲一双手,关节伸屈困难、疼痛难忍。医生说是长期操劳过度所致。打针后,要休养半年才能完全恢复。母亲的手,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
④少女时代的母亲,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写得一手好字,外婆家一封封陈旧的书信,就是最好的见证。我也曾学书法,但每当看到母亲的字,都自叹不如。她还会画画、刺绣、纺织,窗帘上的流苏,是她勾出来的。小褂上的牡丹花,是她绣出来的。外婆说,母亲勤快又手巧,和同村几个女孩去学缝纫,就母亲学得最快,学得最好。在家一闲下来就做手工活,飞针走线,轻挑慢捻,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我想象着,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呵?细腻富有光泽,灵巧而美丽,像白玉一般莹莹泛光。那是少女时代的母亲的手,那是时光倒流四十多年的母亲的手……尽管外婆曾不止一次向我描述过,可我也不曾见过,我甚至也忘记了,母亲也拥有过一双纤纤素手。
⑤从我有记忆起,母亲的手,便是一双操劳不休的手,一双粗糙的手。父亲常年在外,我们几个还小,又没有爷爷奶奶帮忙,家中一切全靠母亲一双手。擦锅抹灶,洗衣切菜,自不必说。正如迟子建在《女人的手》中所说:“她们照例要下厨房、要照顾小孩子。她们要洗衣、淘米、切菜、站在煤气灶前将葱花撒到沸油中爆响。若是她们有好心情,她们还要编织毛衣、裁剪、布置居室等等。她们用手使屋子一尘不染,连窗台上侍弄的花卉叶片也纤尘不染,家里的空气真正是透明的。”是啊,但除此之外,我母亲的一双手还要种田。我家没有耕牛,农忙时,母亲亲手去割两簸箕满满的青草,才拿去借邻家的牛。但平时能不借就不借,全靠母亲手挥锄头,一锄又一锄地翻土,她的手掌起泡、磨破、长茧……
⑥生活的重担在她肩上,要走出贫困,只能靠双手勤劳。可我们知道,抽屉里,还放着她年轻时学缝纫的手稿,还有她画的“富贵花开”,我和妹妹要她再做给我们看,母亲却说:手没有以前灵巧了。又开玩笑地说,做到十指无螺了。即干活太多,指纹中都没有一个完整的螺了。话虽夸张,但此中的辛酸,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记忆中,母亲割稻时被镰刀划伤的手、母亲在寒冬搓衣时发冻疮的手、母亲摸黑挑水时被井盖压裂指骨的手……十指连心,只是这样写着,我的心就在流泪,心疼我的母亲!那一双手经历过了太多!
⑦纵然她的手变得粗糙生硬、伤痕累累,却是我们最温暖的依靠。我幼时体质不好,常发烧。一发烧,许是过于虚弱,我便沉沉昏睡,跌入可怕的梦魇中。我梦见无边无际的洪水,房屋树木都被冲走,我在洪水中抓不住任何东西,心里惊慌起来。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与我心有灵犀似的,她抱着我,一会儿抚摸我的额头,一会儿轻拍着我的背,说道:“珍儿,别怕,安心睡觉……”我虽在沉睡中,却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我是安全的,母亲在我身边。我得到一种勇敢的力量,酣然入睡,直到天亮。母亲与女儿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在病中所受的苦,她一定是千百倍地替我承受了去,她轻拍在我背上的手,将那份深深的爱传递给我。
⑧时光飞逝,母亲操劳了几十年,头上的黑发已变得花白,青葱玉指也早已老茧遍布。握着她的双手,我深感无以为报。细看每一道皱纹,都写满母亲无私的付出。唯愿岁月静好,愿母亲幸福安康!
【1】读①②③段,说说文章开篇有什么特色?这样开篇有什么好处?
【2】记忆中,母亲的手是怎样的手?请用简洁的语言从三个方面予以概括。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4】回顾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若把本文文题换成《回忆我的母亲》,你认为怎么样?请阐述理由。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宇航员能在太空活多久(赵天)
①在奥斯卡获奖影片《地心引力》中,宇航员身着太空服,在宇宙空间里挣扎飘浮,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地球。人类真的仅仅依靠宇航服就能在太空中存活下来吗?如果能,最多能活多久?
②有关太空的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告诉我们太空很冷,人体失去宇航服的保护后,会立即被冻结,但事实并非如此。太空低温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人体要被冻结的话,首先体内的热量需要离开人体,热量离开人体的唯一途径是辐射传递,辐射的传导和对流又需要一种介质来传递热量,空无一物的太空中恰恰缺失这些介质。考虑到热量在太空中辐射传递的速度会很低,所以人体在极寒太空中暴露后,并不会被立即冻结,而是会在12~20小时内被慢慢冻结。
③宇航员在太空旅行时会穿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太空服,一种是压力服,于飞船升空和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穿。在发生减压紧急情况以及升空、着陆过程中出现事故时,宇航服可以起到保护宇航员的作用。除此之外,宇航员还需要携带氧气罐或者其他衬垫来抵御太空辐射。
④另一种太空服是舱外航天服,顾名思义,这种太空服是宇航员在进行舱外活动时穿着的,用于保护宇航员免遭前文所述的所有威胁。而舱外航天服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压力服和生命维持系统。
⑤压力服由上躯干、下躯干、降温服和头盔四部分组成。从内而外,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之前要首先穿一件降温服,这件降温服由网眼氨纶材料制成,覆盖着100米长的微管,4.4℃~10℃的水持续流过这些微管,帮助散热;降温服外面是坚硬的上躯干部分,由多层轻质量玻璃纤维构成,最内层是一个尿烷涂层可充气尼龙衬底,起到调节身体压力的作用,可充气尼龙衬底向外分别是涤纶抑制层和抗撕裂尼龙层;接下来向外的5层是聚酯薄膜层,起到保持体温的作用;再向外是几层防水防火层;最外层是由3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白色涂层,有助于反射阳光。
⑥生命维持系统安装在太空服上躯干部分,包括氧气罐、二氧化碳过滤器、电池、压力调节器、无线电和其他通信设备、水箱、泵、冷却系统、循环氧气扇等。生命维持系统中所有电子和机械组件均通过安装在上躯干部分的一个显示控制模块进行控制。
⑦太空头盔由坚固的塑料制成,与宇航服类似,它有助于提供一个加压空间。镀金护目镜和遮阳板保护宇航员免遭阳光直射,同时头盔的通风系统可给生命维持系统输送氧气。
⑧压力服和生命维持系统结合在一起可充当“单人飞船”,允许宇航员进行地外勘测或者国际空间站必要的舱外维修工作。压力服中的上躯干和下躯干部分可以保护宇航员免遭宇宙辐射和微流星体的伤害,可提供大气压,并有助于保持体温。
⑨生命维持系统背包中的两个氧气罐可支持宇航员在舱外活动6.5~8小时,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身体代谢率,因为每个人的氧气消耗量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都不同。同时,舱外航天服的压力相当于地球大气压的1/3,在该压力下,空气中无法容纳足够的氧气。因此,对于氧气罐内那些纯氧气,二氧化碳量过滤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过滤人体呼出的气体,并帮助未吸收的氧气再次循环。一个附在生命维持系统底座的应急氧气包,可提供大约30分钟的额外氧气供应时间。
⑩因此,宇航员身穿太空服在危机四伏的宇宙空间中最长存活时间,取决于太空服所含的氧气量。目前的太空服仅能提供6.5~8小时的太空探索时间。迄今为止,最长的太空行走纪录是宇航员吉姆·沃斯和苏珊·赫尔姆斯创下的——8小时56分钟。
【1】本文以影片《地心引力》开头有何作用?
【2】第②段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某网站《百科知识》栏目想收入“舱外航天服”这一词条,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舱外航天服”下一个简短的定义。
【4】十月,神舟十六、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成功会师,国人振奋。请你写几句祝福语,以表达自豪之情。(不超过30字)
【题目】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链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试对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进行赏析。
【2】选文与“链接”联读,内容上都写了______,______(每空两个字);情感上却有区别,选文侧重于______,“链接”侧重于______。(“乐观”“伤感”选择)
【题目】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①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②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③。”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④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⑤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擢:提升。②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③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④布:昭示。⑤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已而之细柳军 已而:______ (2)彀弓弩 彀:______
(3)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______ (4)上皆从之 从:______
【2】用“/”划分句子停顿。(限划两处)
上 以 选 人 多 诈 冒 资 荫 敕 令 自 首 不 肯 者 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4】同为刻画人物,但方法却各异。甲文主要采用______,并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乙文主要采用______来刻画人物。
【5】[甲][乙]两文塑造的人物,你更欣赏谁?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题目】命题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
【题目】话题作文
现实中,表扬并不少见。表扬可以来自家人、老师,甚至是陌生人。表扬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呢?
有人只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害怕被批评;有人视别人的表扬为动力,再接再厉。有人真诚地赞美别人,有人虚假地迎合别人。你怎样看待表扬呢?
请以“表扬”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或记叙事件表达情感,或发表议论表明态度。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