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篮
0
共计 0 题,平均难度:
  • 选择题
  • 1题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中心

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 九年级| 试卷类型: 其他模拟| 适用省份: 北京| 试卷年份: 2025年| 上传日期: 2025/7/6
总计 10道试题 提示:单击题面可显示答案和解析
显示答案与解析
本页全部试题加入试卷
题号:SYS202507060700310611361918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困难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年级里开展“品鉴中国服饰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参加了三个探究活动,请你完成每个活动下的任务。
【1】请在活动手册的封面用正楷字书写“华夏有衣,襟带天地”。

活动一:搜集汉服资料

班内进行小组活动,分别查阅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以下是一个小组展示资料的一部分。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传说中,汉服起源于轩辕黄帝时代,其渊源可以追到先秦时期,在周代便已经大致定型。汉服的基本特点就是“平中交右、宽襐合缨”,其中右衽是最为关键的特征,最基本的形式则是上衣下

汉代,汉服以深衣为主。那是一种宽大且以系带连接上下的衣裳,突出了一种厚重感,恰恰合了汉代文化严肃端庄的特点。大户人家一般内外穿三件衣衫。外层衣领口刻意设计得较低,以露出里衣的领口。从里到外,可以看见三重衣的层层领口,纹饰图案精美绝伦,宽松考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受到老庄及佛道思想影响,开始对自然洒脱的服装风格趋之若鹜,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样的服装注重舒适与灵动,行走间,每一步都潇洒俊逸,有种仙风道骨之感。

唐朝汉服最为独特,分为法服和常服。法服为传统的礼服、冕衣裳,是等级的象征。不同场合不同地位的人,会着不同的衣服出现。这一时期服饰的突出特点在于精巧实用。首先是服饰的领口发生了明显变化,唐代多流行圆领口的造型,显得精致小巧。因与前代区别较大,所以唐代汉服也被叫做唐服。在女子服饰方面,上衣设计短巧,往往专用小袖短襦,外加紧身长裙贴身,披带薄纱贴肩,整体造型灵秀仙气,同时又华丽炫彩,令人叹为观止,可算得上是汉服之中最为华美的典范了。

【2】小组成员在审稿时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做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本义为“逆水而行”,所以“追朔”一词中有错别字。
B.“裳”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的“上衣下裳”一词中,读作“shang”。
C.因为表达的是“切合、符合”的意思,所以“契合”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D.“冠”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的“冠冕”一词中,读作“guān”。
【3】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源远流长
B.精美绝伦
C.趋之若鹜
D.叹为观止

活动二:参观国博展览

同学们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有一位同学写了一段参观笔记。

我曾经在汉服圈里读到过一段歌词:“穿过千年的青史明暗,我终于看懂你的灿烂。只是一袭衣裳,却有万种气象。”走在“古代服饰文化展”的展厅里,我就生出了这样的感觉。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中,我最喜欢的是晋制汉服。因为它端庄大气,而又不失率真洒脱,也是“魏晋风度”的代表。那时人们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丰盈,许多知识分子都有一种从心所欲、率直肆意的行为风格,所以在服装上也力求潇洒脱俗。看着展柜中陈列着的一件件款式飘逸、色彩淡雅的衣装,我的思绪仿佛飘到了那个名士迭出的时代。_____……

【4】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一个节奏匀称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在吟诵七步诗,夜中不寐的阮籍弹琴长啸,恃才傲物的谢灵运痴迷于山水之间
B.阮籍夜中不寐、弹琴长啸:才高八斗的曹植七步成诗:恃才傲物、痴迷山水的谢灵运
C.我看到了阮籍夜中不寐、弹琴长啸,看到了才高八斗的曹植吟诵出七步诗,看到了恃才傲物的谢灵运痴迷于山水之间
D.我看到了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曹植,看到了夜中不寐、弹琴长啸的阮籍,看到了恃才傲物、痴迷山水的谢灵运
【5】根据语境,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魏晋风度”的含义是(     
A.魏晋名士率直肆意的行为风格。
B.魏晋时期飘逸脱俗的服装追求。
C.晋制汉服端庄大气的风格特点。
D.魏晋名士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

活动三:观看专题节目

同学们观看了《衣尚中国》系列节目,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观后感。

这是一档很有新意的节目。与常见的以史为纲地从衣服本身来讲解的纪录片不同,它从衣服所要配合的场景以及情感来引入,很有新意。

每期节目都有“历史空间”“匠心空间”和“创演空间”三个主环节为纲,用审美的视角探寻工艺的传承,用艺术的话语讲述服饰的故事,用创新的理念碰撞新的火花。这种多空间的叙事结构,绘制出中国服饰的“三生三世”,让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美学元素在新时代继续焕发活力。

《衣尚中国》就像是一部3D立体的中国服饰百科,把文化意境和现代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并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060700313246760355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较易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默写,完成下面小题。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3)_______________,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5)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6)《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同舍生的奢华生活,却能够“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7)春华秋实,夏长冬藏,四季的轮转间也流淌着源源不断的诗情。请你写出一句关于“四季”的诗句:_____________。(句内要包含“春”“夏”“秋”“冬”中的任意一字,诗词均可。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060700314386280462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间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有人评价岑参的边塞诗“奇气益出”。“奇”在本诗中体现为:先用_____(修辞手法),描绘雪景的奇丽;紧接着通过描写将士们日常生活的感受,从侧面突出边塞的_____;继而场景移至帐外,以“_____”一句既从空间角度描绘了大漠雪景的奇伟,又引出了下文的离愁别绪:而欢饮饯别之后,化情为景,堪称奇情。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是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请你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歌中的送别之情有何不同。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06070031893187326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面小题。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今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以”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然
B.貌取人
C.持之
D.夜继日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翻译: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理解:这体现了邹忌不盲目自信,为后文他感悟出治国道理做了铺垫。
【乙】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能够在集市、朝堂等公共场合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人,可得下等赏赐。
理解:齐王这一命令表明他广开言路的决心,但对于在公开场合指责君王过错的行为并不完全认同。
【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理解:这句话点明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的结果,即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敌国。
【3】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和下面的文段,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有删减)

注:①候:侦察,②肉自生虫:比喻无中生有。③恶(wù):哪里,怎么。④诎:枉曲,冤枉。⑤不若先夫亡者亡:不如在国家灭亡之前先逃走。

宋王因①__________最终战败而逃,这正是邹忌所说的“②__________”的具体体现。由宋王与齐威王治国的不同结局,我们获得的启示是③__________。(②用原文,①③用自己的话概括)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060700323326243138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参考下面示例,从《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儒林外史》《简•爱》中选取一部,就其主要内容(或写法)中的一点写一段叙议结合的评论性文字。(100字左右)

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用语简练传神。每则故事不过百余字,但人物的言论风采跃然纸上。比如《咏雪》一则,谢安对胡儿和谢道韫关于白雪的不同形容,报以“大笑乐”,让人仿佛亲临现场,见出谢太傅的名士风度,让人追慕。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060700326011211758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国潮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2011年百度上关于国潮的搜索就已颇具规模,截止到2021年,相关内容搜索量累积上涨了528%。国货正当“潮”,国潮消费越来越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重要选择。从2010年新版《故宫日历》面世到现在,故宫推出文创产品超过8700件,一年营业额超10亿元。

②国潮一直在与时俱进,它已经走过了三个时代。首先,一众老字号商品受到追捧。此时的国潮尚处于萌芽阶段,集中于服装、食品、日用品等生活消费范畴。随后,国产品牌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引领下,走向了“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许多国产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例如小米手机、五菱汽车等。这个阶段,国潮在许多高科技消费领域开花,出现了更高品质的国产商品。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国潮涉及的产品与受众范围都已大大扩展。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①集东方美学与现代时尚为一体的国潮,过去十年的关注度不断上涨,在海外市场上也不断升温。国潮的兴起传递了中国文化,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它的不断发展更是彰显了中国形象与中国品质。

②技术和科技的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为国潮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发展,最初只有单一的劳动力优势。随着技术创新,多行业合作共赢,中国制造早已具备了速度和质量上的优势。完善的产业链为国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我们完全具备了自主设计、开发、制造等能力,给予国货性价比上的极大优势。

③国潮立足“Z世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旨趣,逐渐兴起并发展。“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青年群体。作为眼下关注国潮的主力人群。“Z世代”思想开放多元;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消费欲望强。他们将国潮视作彰显个性与时代风尚的创意趋势,乐于在工作、生活、社交等场合表现对国潮的偏好。

④在国潮传播中,直播和短视频成为最受欢迎的展示形式,青年人在各大平台直播间购买国潮产品成为一种时尚。

材料三

①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一直很“潮”。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有中国文化潮流涌动的轨迹。

②如今,国潮吸引着青年群体,并使他们成为继承传统的生力军。《国乐大典》第四季打出了“全能青春国乐团”的概念,为成长中的国乐传承人提供了舞台。国乐世家的非遗传人,顶尖学府的新生后浪,技艺超群的民间高手……70位青春乐手会聚于此。他们在业内资深“国乐合伙人”的带领下,经历个人竞演、队内考核、成团对抗、主题对决等层层比拼,最终登上“国潮之夜”的舞台。

③青年一代推动国潮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主动承担起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让我们的文化血脉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和图1的信息,下列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的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数码产品、日用品、文化产品等引领了全新的国潮生活。
B.中国品牌、大国科技、中国文化引领了全新的国潮生活。
C.高品质的国货日益丰富,中国文化带来全新的国潮生活。
【2】阅读材料二,下列对国潮兴起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技创新和完善的产业链是国潮兴起的基础。
B.“Z世代”群体对国潮的偏好推动了国潮的兴起和发展。
C.直播和短视频这两种展示形式是国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三则材料,国潮发展体现出的特点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每空限10个字以内)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207251826194828989631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阅读《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

①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

②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因为他,西方世界知晓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汤显祖……因为他,中国读者认识了于连、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他是钱锺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俞敏洪的授业恩师。

③2021年4月18日,许渊冲先生迎来自己的100岁生日。我们来到他家中,走近大师,也走近一段百年传奇。

④爬上三楼,推开门,迎面是昏暗狭窄仅够容纳一张餐桌的门厅,两侧分别是专门用来打字的电脑间,以及堆满书籍和文稿的书房兼卧室。这间70平方米的公寓,墙壁泛黄,家具陈旧,他住了近40年。书房靠窗的角落,有张不大的书桌。上面挂着一幅隶书——“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⑤见我们来了,许渊冲先生忙从打字间走出,换上一件细格子西服,坐进厚实的米色单人皮沙发,那是家里唯一上点儿档次的家具。仔细看,扶手处皮子已皴裂,斑驳中露出海绵。采访尚未开始,旧日气息已扑面而来。他眯起眼睛,细数往事……

⑥这位能够在古典与现代文学中纵横驰骋,在中、英、法文的世界里自由穿越的大师,并非天生。他年少时是讨厌英文的,甚至有不及格的危险。谁知到了高二,他背熟30篇英文短文,忽然开了窍,成绩一下子跃居全班第二。1938年,17岁的许渊冲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1941年,美国派出“飞虎队”援助中国对日作战,需要大批英文翻译。许渊冲和三十几个同学一起报了名。在当年的日记中,年仅20岁的许渊冲写下:“大约翻译真是我的优势,我应该做创造美的工作了。”自此,择一事,终一生。

⑦在翻译界,许渊冲先生大名鼎鼎,德高望重,但也争议不少。他绰号“许大炮”,不仅人长得高大,嗓门大,也好辩论,爱“开炮”。他坚持文学翻译是“三美”“三之”的艺术,要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他总想通过“再创作”来“胜过原作”,更将追求美、创造美视为毕生目标。他的最新译作,前人将题目译为《一位女士的画像》,他译成《伊人倩影》。“中国的文化深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两个字很妙的。你看,说一个人美丽的影子,倩影比画像好多了。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的译文比原文更美。”

⑧说着,许先生突然一跃而起,快步迈向对面的书架,从那个花15块钱买的旧书架上,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一本书,又迅速而准确地翻出其中一页,那是一篇赞美他翻译艺术的文章,题目是《美化之翻译》。那一瞬间,我面前仿佛不是一位百岁老人,而是当年在西南联大每次考试总争第一的少年。

⑨许渊冲先生说过,“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况下,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许这就是他执着于意译的理由——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为此,他先后出版了一百八十多本翻译著作。家里占据两面墙的书架上,他自己的书几乎都要放不下了,逐渐占领了墙角、沙发、地板……一同前往的出版社编辑,带去许先生刚出版的新书,新书摆了满满一桌子。他逐一拿起端详,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很难想象,这位笑容灿烂、话语铿锵的老人,在2007年就查出直肠癌,医生保守估计他还能再活7年。而7年后的2014年,他不但没有走向生命的终点,反而拿下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0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⑩许先生的生活非常规律。早上8点多起床,上午会客或看书,下午将夜晚的翻译成果敲进电脑。晚饭后,他总要骑着自行车去外面吹吹风,看看月亮。看他骑车的背影,如果不是稍有些佝偻,仍如追风少年。采访当天,许先生照例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深夜将他带进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常将英国诗人托马斯·摩尔的诗句挂在嘴边,“延长生命最好的办法,是从夜里偷几个钟点”。一百岁的他,仍伏在那张小书桌前,像沉浸在学习中的少年,认真地写下每一个字。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般走过一个世纪,他的秘诀就是如此简单——心无旁骛。“我为什么能活这么久啊?因为我每天都在创造美。我的翻译是在为世界创造美。” “对我而言没有日夜。每天和每天的区别只有一个——有没有翻译。”

百年如梦。他用澎湃的激情、美丽的文字驾起一叶扁舟,载我们穿越于东西方文明之海,采撷文学的奇珍异宝,从一花一叶中看到大千世界。

他挥洒着诗意,走过百岁人生。

(取材于《新华每日电讯》)

【1】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题目中“百岁仍是少年”都体现在哪里。
【2】本文善用环境描写表现人物,请从④⑤段中选一处加以分析。
【3】许渊冲先生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翻译的经历、特点和成就,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207310701032323319375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1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阅读《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完成下面小题。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

①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最近开播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代表。

②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 ,对赓续文化根脉有重要意义。

③激发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份共情可以有效助推古诗词传播。《2022中国诗词大会》选取“少年”“出发”等节目主题词,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诗词节目中选取作品的题材非常广泛,自然山川、田园边塞、爱情婚姻、思亲怀乡、家国情怀……都流露着抒情主体真实丰厚的胸襟和性情。 诗人们真诚地拥抱生活,坚韧面对多舛的命运,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加上康震、郦波、蒙曼等专家学者的解读,使我们这些听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

④《2022中国诗词大会》邀请的非遗传承人、空军飞行员、缉毒警察、搜救犬训导员等时代传诵者,用自己的故事诠释古人的诗意、诠释古典诗词的力量一)由贵州支教老 师梁俊改编的清朝诗人袁枚的《苔》,以 对 原作的点化改写为主。袁枚的《苔》本是一首咏物诗,经贵州山区的孩子们翻新演唱后,阐发出新的价值,成为对平凡而卓越的生命的祝福。“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作给予山区孩子对抗卑微的勇气,深化了原作的内涵,感动了亿万国人。借助传诵者的风采,增强古典诗词的感染力,助推了古诗词的 时代传播。

⑤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融合的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元的展示路径、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互联网时代,这种传播成为身边常事。在古典诗词传播与立体沉浸影像互动等视听技术的结合方面,期待看到更多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让古典诗词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⑥文化传承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如何在内容至上、深挖内涵的前提下用好传媒技术,准确生动地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在传播实践中持续探讨的话题。希望有更多优质的内容、精彩的创意、活化的手段被应用到文化记忆赓续传播之中,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取材于2022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廖祥忠同名文章)

【1】你认为本文作者是围绕________问题展开论述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由社会现象谈起,引发对本文话题的讨论。
B.文章第②段作者指出了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的重要意义。
C.文章第③-⑤段是并列关系,分别从古典诗词生命力、感染力和用好传媒技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时代传播。
【3】下面材料可以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在材料结尾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材料与观点构成论述关系。

随着微信被大众广泛使用,很多致力于古诗词创作、传播、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也不断涌现。吟诵、赏析、推介诗歌,开展诗歌创作培训,力求打造高品质的古诗词微信公众号,例如“诗词天地”“诗词世界”“为你读诗”“中华古诗词”“古诗词赏析”“诗词中国”“美到心碎的古诗词'“读首诗再睡觉”等公众号纷纷脱颖而出,让人们在繁忙喧嚣的生活之余,感受文字的魅力,探寻诗意生活。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060700332846597513 题型:作文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题目: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需要修补的情况:可能是一个磨损的物件,一段出现裂痕的友谊,抑或是自己内心的一处缺口……修补需要直面的勇气,平和的态度,化解的智慧。

请将“修补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060700333841547436 题型:作文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2025年北京市育才学校中考零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6

【题目】题目: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范仲淹心系天下,留下了《岳阳楼记》名垂青史:诸葛亮鞠躬尽瘁,留下了《出师表》情动后人;青春年少的你一路行来,又留下了什么呢?

请以“留下”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网站地图 | 联络我们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