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篮
0
共计 0 题,平均难度:
  • 选择题
  • 1题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中心

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 九年级| 试卷类型: 月考试卷| 适用省份: 河北| 试卷年份: 2025年| 上传日期: 2025/7/19
总计 10道试题 提示:单击题面可显示答案和解析
显示答案与解析
本页全部试题加入试卷
题号:SYS202507190700241342749209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学校开展宣传“河北文旅”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有很多美丽的河流和湖,是大家周末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发祥/发源)于山西樊氏的太西山,(wān yán)于太行山峡谷之间,向东流入大海,全长587公里。当它流经石家庄的时候,它缓缓穿过这座城市的北部,用母爱育着这座城市的繁荣。滹沱河像一条长长的玉带,波光粼粼□水鸟云集,是石家庄周边观赏游玩的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366平方公里。白洋淀有华北明珠华北西湖的美誉。它是鸟类的王国,是鱼类的天堂。盛夏时节,湖中芦苇丛生,香气四溢。每一根芦苇都绿得发亮,嫩得会滴水,随风(yáo ),婀娜多姿,带你(领略/领会)白洋淀的风情。二月到七八月,盛开的荷花就更多了。层层荷花绵延过去,一眼望不到尽头。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wān yán)__________          ②(yáo yè)__________
(2)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湖(pō) 育(pǔ)
B.湖(bó) 育(pǔ)
C.湖(pō) 育(bǔ)
D.湖(bó) 育(bǔ)
(3)从文段括号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B.不管 都
C.不是 而是
D.既 也
(5)请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像一条长长的玉带,波光粼粼□水鸟云集,
(6)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190700243602526439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根据下面语段,推断“旌”字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

“旌”由“㫃(yǎn)”和“生”组成,“㫃”表示“旗上的飘带”。“旌”本义是: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引申泛指“旗帜”。由此可知,“以旌其功”中“旌”的意思是:__________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190700245127977924 题型:名句名篇默写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小冀制作了古诗文句积累卡,邀你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请你帮他把卡片补充完整。

主题

古诗文句积累

报国之志

(1)“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洒脱豪迈(《江城子·密州出猎》);“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是李贺的慷慨悲壮(《雁门太守行》)。这是诗人胸怀祖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信念之光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对正道的坚守(《<孟子>三章》);“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是周敦颐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爱莲说》)。这是古圣先贤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风骨节操。

担当之魂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抒发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担当。

奉献之美

(4)龚自珍以“__________________”暗指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己亥杂诗(其五)》)。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2171541075450127189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①浪淘沙:词牌名。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才人外放,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的传世之作。②谗言:毁谤的话。③淘、漉:过滤。淘沙和漉金都是开采黄金时不可或缺的工序。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遭遇,抒发自己被贬返乡后对(1)______的感慨;《浪淘沙(其八)》一诗也写于诗人被贬期间,诗中流露出诗人(2)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诗贵含蓄,作者往往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丰富的情感。刘禹锡在这两首诗中都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请你分别举例分析。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19070026655251658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余在直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

(节选自赵翼《檐曝杂记》)

【注释】①直:通“值”,当值,值班。②蝟:同“猬”,刺猬。③公:指阿桂,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臣。④已:表示感叹语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又同席读书        尝:__________
(2)宁读如               故:__________
(3)嘱新帽过年        易: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B.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C.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D.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2)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4】甲文末句“子非吾友也”的“也”表达出怎样的语气?是平静,是激烈,还是其他?请简要阐述理由。
【5】傅文忠和管宁,谁更适合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见解。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6190704328595561206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阅读下面文本,回答问题。
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保护环境,了解湿地”的宣传活动,小翼搜集了相关资料来制作展板。

材料一:

①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

②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举例来说,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股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③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根据湿地名字来判断。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红树林湿地,虽然叫红树林,但却是一片翠绿。

④湿地仿佛一个调色盘,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湿地长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摘编自《湿地是什么颜色的?》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①最近,重庆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没有大江大河的梁平,是怎么做到的呢?

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说。

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区区长说。

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梁平区猎神村党支部书记说。

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梁平区委书记说。

(摘编自《养护湿地,育出诗意》节选自《半月谈》)

材料四:

①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衡水湖景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实际,通过微塑造精雕细琢,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原貌基础上下绣花功夫。

梅花岛的地形地势、生长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维护原有样貌,通过微塑造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亲近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衡水市滨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

③衡水市还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

(摘编自《衡水湖畔观“鸟浪”》节选自《半月谈》)

【1】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湿地的一项是(     
A.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
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2】材料一列举盘锦红海滩湿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湿地的功能

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

提供水源

__________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为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4】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上,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不少于3条)?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190700270797999452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考卷

叶惠娟

①秋末冬初,暮色渐近。晚饭刚过,他慢条斯理地披上外套,找来老花镜,打开台灯,在柔和的灯光下端正地坐好,展开手中的考卷。

②见他认真的样子,老伴将收拾碗筷的动作放轻,笑着说,好好作答,考官严得很。好嘞。他答道,却没回头。

③考官是他年仅9岁的孙子,考卷自然是孙子的杰作,每月一考,美其名曰月考。孙子的字显得稚嫩,内容却是古怪刁钻。他认真看了一会儿,摇摇头笑了起来,嘴里念叨,这个小毛娃。

④小毛娃是他和老伴对孙子的昵称。孙子出生后不久他就退休了,他和老伴到城里给儿子和儿媳搭把手,帮着买菜、做饭、看孩子。

⑤就像村口那棵大榕树把树根深扎在泥土里那样,他的心也一直扎在农村。等孙子上了小学他和老伴也申请回到乡下住了。对,就是申请。现在是儿子和儿媳说了算。想到这里他又笑了一下。没什么不好的,退休就应该有退休的样子,不能什么时候都自己说了算。

⑥就好比眼前这张卷子,答案也是孙子说了算。孙子问他,如何将冰快速变成水?他想都不想就说,这还不容易?放锅里煮不就行了。孙子却说,去掉冰字的两点水即可。他恍然大悟。孙子要给他出难题,他乐得当起学生。儿子和儿媳领着孙子每月回乡,顺便带回一张考卷。

⑦按照孙子的话说,爷爷做题的水平很,正确率不到十分之一。这不,刚刚第一道题就把他难住了。题目是,偷什么东西不犯法?他百思不得其解,偷东西还能不犯法?

⑧他拿着卷子站了起来,在屋内踱步。他这辈子经历的考试千千万,对错均有,最后还不是一样过来了。现在,他有的是时间,距离交卷还有一个月。日子慢慢过,卷子慢慢答。

⑨以前,他可是个急性子,走起路来疾如风,脚步声很响、很重,隔很远就能分辨出是他来了。他骑上那辆上了年纪的凤凰牌自行车,清脆的铃声传遍村子的每个角落。

⑩他先是在村里做村支书。当年,村子是贫困村,所在的县也是贫困县,全村老老小小把双手都奉献给了贫瘠的土地,也不过是挣个温饱。后来,村民看到外出打工能挣钱,存了钱还能盖大房子,许多孩子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

他愁。看到村里那所破烂的学校,他更愁。村里的小学是祠堂改建的,上堂位置依旧承担着村里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活动,下堂及左右两边的房间就是孩子们的教室。被野猫光顾后的屋顶,瓦片破碎,透出微弱的光。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决心要给孩子们建一所新的学校。建新学校这张卷子,他答得尤其漂亮。

他发动村民出力,自己跑上级各部门申请资金。要说走了几遭,去了哪些地方,他还真是记不清了,只记得解放鞋磨烂了好几双,自行车的轮胎磨破了好几条。那次去县教育局,他汇报完工作已是晚上,错过了回家的班车。大冬天的,他在车站睡了一宿。第二天,回到村子,他一样撸起袖子和村民盖新学校。新校舍落成,孩子们有了水泥盖顶的教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几十年过去了,校舍依然传出琅琅书声。

后来,他到镇政府上班。镇里发展经济,引进甜竹笋种植,成立了公司,他被任命为负责人。他到外地取经,回来再教农户,没日没夜。一年之后,镇里许多地方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甜竹笋,密密匝匝,春天的甜竹笋争先恐后地冒着尖,甜竹笋深加工产品多种多样。因为甜竹笋出了名,一拨又一拨的人从各地来找他学习。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考卷,他给自己打了及格分,说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做得更好。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儿,眼前的卷子更需要他认真作答,但他不关心对错,只关注做题。

他起身把做好的卷子放在书架上,与卷子摞在一起的还有一块县教育局颁发的牌匾、村民送的锦旗和一些证书。这些他都用红布包着,也没给孙子看过。在台灯柔和的光晕里,那一份份考卷分外耀眼

老伴在一旁会心一笑,孙子早就告诉了她答案。

(选自《辽河》2023年第12期,有改动)

【1】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事件

给孩子们建新学校

到镇政府上班时

给儿子儿媳搭把手

孙子上小学后

【2】赏析第段中加点词“争先恐后”的妙处。
【3】第②段和第段都写了老伴的“笑”,两次“笑”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4】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画线句子有何用意。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190700272807952347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班级举行“读名著·谈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分享成果。
【1】读《红星照耀中国》,你发现毛泽东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等;读《朝花夕拾》,你发现鲁迅喜欢读《______》;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发现保尔喜欢读《______》。
【2】请你结合下面《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的文字和插图,说说读书给穷人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开始朗读短句,就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例如,你一进到山区这种小“社会教育站”,你就会听到这些人在这样高声问答:

“这是什么?”

“这是红旗。”

“这是谁?”

“这是一个穷人。”

“什么是红旗?”

“红旗是红军的旗。”

“什么是红军?”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穷人也要读书”

【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在关注文字的同时,还要关注斯诺提供的近50幅珍贵插图。请你简要探究该书中插图的作用。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3200700528466914298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离开故乡绍兴,鲁迅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从南京到日本东京,再到仙台,因“匿名信”“看电影”事件,他决定弃医从文,立志改变国民精神。《水浒传》中也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请你任选以下两个人物概述其在相关地点的重要人生转变。
鲁达(渭州状元桥)       林冲(沧州山神庙)       杨志(济州黄泥冈)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7190700277847760956 题型:作文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7/19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朱德的记忆里,有母亲挑水种田、养蚕纺纱的身影;萧红的记忆里,有鲁迅明朗的笑声、夜半的灯光;海伦·凯勒的记忆里,莎莉文老师教识字、用水唤醒了的灵魂……成长岁月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温暖了时光,照亮了人生。

请以“记忆中的人、事儿”为副标题,自拟正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网站地图 | 联络我们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