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题目】古诗文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下面是小语整理的积累卡,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精 神 的 启 迪 | “野芳发而幽香,①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春夏之景,使人陶醉:“②______,③______”的冬日雪景,令人神往。这些句子描绘了自然之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启迪与洗礼。 |
前 进 的 力 量 | “④______,⑤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展现了真挚的友情,给予人们在面对分别和困难时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⑥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传递了勇攀高峰、怀抱理想、积极进取的力量,激励人们不畏困难,努力去实现远大的抱负。 |
经典古诗文,源于生活,又美于生活。每个中国人的成长,都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分不开。 |
【题目】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蛇年春节前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以其开源模型DeepSeek-R1在全球掀起一场“惊叹风暴”。
远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研发投入,多模态交互、低能耗运算、多语言适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模型推理能力的极大提升……DeepSeek展现出的“高性价比创新”,破解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根深蒂固的“推算力”的硬件依赖。英国《金融时报》直言: ① “DeepSeek 挑战了人工智能产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关键理念,即认为更强大的硬件才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 ②
DeepSeek!这个由中国科技企业创造的惊叹号,引人深思。面对美国的“小院高墙”政策,以深度求索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恪守创新精神,正在不断实现技术突围。在美国芯片禁令、中国科技硬件受限的境况下,更高效的替代方案反而在巨大压力下诞生了。OpenAI前政策主管杰克·克拉克称,DeepSeek“雇佣了一批经世奇才”,然而创始人梁文锋回应,“奇才”实际上只是“一些中国高校的应届生、博士实习生、刚毕业几年的年轻人”,是彻头彻尾的中国本土团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 ③ 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从量子计算到可控核聚变,从脑机接口到太空采矿……④我们相信,中国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路上,将会不断闪耀星光,为世界科技发展带来新的视野。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恪(gè)守 模(mó)式 根深蒂(dì)固
B.汲(jí)取 压柞(zhà) 持之以恒(héng)
C.渊博(yuān) 受限(xiàn) 锲而不舍(qiè)
D.应(yìng)届 诞(dàn)生 孜孜(zhī)不倦
【2】文段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 )
A.根深蒂固
B.引人深思
C.经世奇才
D.彻头彻尾
【3】文段中四处标点使用有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句子中,有病句的一项是( )
A.DeepSeek!这个由中国科技企业创造的惊叹号,引人深思。
B.OpenAI前政策主管杰克·克拉克称,DeepSeek“雇佣了一批经世奇才”。
C.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D.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上升至第十一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5】2024年12月,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小语查阅到一些传统文化常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清明、夏至、重阳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B.春节有贴“门神”的风俗,在《西游记》中就记述了两个英雄人物秦琼、尉迟恭被当成“门神”的故事。
C.干支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式,公元2020年是庚子年,2025年是乙巳年。
D.中国古代诗词有许多描写春节的诗句,如“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题目】蛇,拥有吉祥、富贵、长寿、重生等寓意,从早期先民的创世神话、图腾崇拜、祭祀活动,到后世社会中的殿堂壁画、小说戏曲,处处都有蛇文化留下的深深印记。它贯穿不同时代,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层观念、信仰和集体文化记忆,成为中华文化独特且不可或缺的部分。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邮票,分析其构图要素,并说明蕴含的寓意。
【题目】根据要求答题。
【1】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关于“闹”的情节,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表格。
古典小说 | “闹”的情节 | “闹”的原因 | 人物形象 |
《西游记》 | 大闹天宫 | ① | 桀骜不驯 |
《水浒传》 | ②(人名)大闹野猪林 | 林冲被公差押解至野猪林时,公差要杀害林冲。 | ③ |
《儒林外史》 | 周进大闹贡院 | 周进恳求别人带他进贡院参观,他的各种辛酸苦辣艰难的心情都倾泻了出来。 | ④ |
【2】以上三人“闹”的理由各不相同,结果也各不相同,请结合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分析,你更倾向于谁“闹”的更加合理,给出具体理由。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芜城
李端
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芜城,即荒芜的城市。昔日繁华之地而今变成荒草蔓生的废墟,极易令人感慨。
B.颔联中的问句,既凸显了诗人的感情起伏,同时又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颈联描写空中寒风萧飒,地上荒草没路,通过想象间接描写了芜城的荒芜冷寂。
D.尾联中明月当空,人迹已绝,鬼魂横行的情境描绘,渲染了芜城阴森恐怖的气氛。
【2】本诗与杜甫《春望》都通过描写春日的凄惨破败景象,抒发兴衰感慨,但两诗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题目】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①
出夷陵,西北陆行二十里,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②。其下地渐平,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
昔白乐天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③适北还,乐天携其弟,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相继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夫乐天、微之辈,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④,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⑤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⑥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哉!
(有删减)
[注]①刘大櫆,早年文动京师,但屡试不中。②缒危滑以下:用绳子拴住人从高处滑下。③微之:元稹的字。④通都大邑:发达繁荣的大城市。⑤顾:但是。⑥炙:领略。
【1】下列对文中字词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可十二丈”与《木兰诗》中“策勋十二转”的“十二”都表示多,是虚指。
B.“溪之外翠壁千寻”中的“千寻”是古代面积单位,和《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的“千寻”不同。
C.“美好不外见”和《马说》“才美不外见”中的“见”都同“现”,意思相同。
D.“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与“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唐雎不辱使命 》)中的“使”都是“假使”“如果”的意思。
【2】填入文中□处的虚词,恰当的是( )
A.焉
B.夫
C.乎
D.哉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相继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
【5】本文中,作者因游历三游洞发出了“此岂一人之不幸哉”的感慨。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不幸”的原因。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最近,“语言通胀”现象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语言通胀”也就是语言上的通货膨胀,网友举例,“宝宝=你好”“爱你=谢谢”“亲爱的=同事”,两个字的“哈哈”已经过于敷衍,“超级”“最”成了常见的程度副词。简单来说,就是语言似乎变得“不值钱”了,很多字词在网络中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精确度。
②其实,近年来人们不止一次地讨论网络语言表达的问题。比如,此前的“文字失语症”“文字讨好症”“孩子们不会好好说话了”“网梗写进作文”等等,这些讨论都可以视为网络时代人们的观察和反思。
③的确,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是翻天覆地的,网络中的语言表达作为人们互联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总是根据环境来选择表达方式,就像我们在职场、家里或是在聚会上的表达也不尽相同。人们在不断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沟通方式,于是网络语言就在互联网交流的大环境中,逐渐发展演变成现在的样子。那些亲昵的称呼是为了拉近虚拟空间中人与人的距离,那些夸张的副词顺应了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的需求,那些简短的缩略语则符合互联网快速的、碎片化的传播特点。
④但“语言通胀”等现象依然是值得反思的。因为在当下,网络几乎已经等于生活本身,成为我们所处的一种基本环境,网络语言有着日常化的趋势。语言和思维是同构的,语言表达的单一化和夸张化,背后也含着思维同质化和情绪极端化等问题的隐忧。
⑤举例来说,在很多“小圈子”里,成员们谈到共同的爱好时,经常使用夸张的甚至是绝对化的语言来表达那种热烈的追捧,诸如“最完美的”“绝绝子”“天花板”等,可一旦遇到不同意见,圈子成员便容易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缺乏建设性的对话空间。再如,众多的“震惊”“救命”,可能让大家的神经变得不那么敏感,也可能导致严肃话题的“泛娱乐化”,削弱话题本身的社会意义。
⑥我们或许可以将“语言通胀”和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公布的2024年度词汇“脑腐”联系起来看。“脑腐”指的是因过度消费低质量的网络内容而导致的“一个人的精神和智力的衰退”。长期沉浸在夸张的同质化的表达中,同样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导致深度思考能力的缺失。与之相对的,有逻辑感、层次感和美感的语言表达,则会为我们打开更多的思辨和讨论的空间,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
⑦网络语言表达中的种种现象,也是科技时代中文化特征变化的表现之一。面对“脑腐”这种“我们所生活时代的症状”,多一些思考和警觉,我们就能在变化中多一分主动。
(摘编自张永群《宝宝=你好,爱你=谢谢?“语言通胀”值得反思》)
[材料二]
①赵丽明:周先生,近些年来,外来语,还有许多字母词都到汉语里来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②周有光:这是不可避免的。假如仔细研究日本的语言,日本大部分的老词都是中国去的,新的词是欧洲去的,它自己的词大概百分比少得不得了。这是一个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呢,至今有争论。我们要维持语言的纯洁性,反对外来词的影响,这是没有办法的;要接受外来的文化,就要吸收外来的词汇,这是必然的。
③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语言是不一样的,文字也是不一样的,“语言异声,文字异形”。以后就相互学习,“书同文”以后就有了一个共同的“通语”。后来,到了汉朝末年,印度佛教传进来了,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我们许多词汇都是印度词汇。我们常常说,我很烦恼,烦恼就是从印度来的。假如一味抵抗外来词,不用外来词,那么文化就很难进步了。所以要吸收外国文化,就不可能不吸收外国词汇。
④赵丽明:英文和汉字混在一起用,会不会侵害汉语的纯洁性,要不要规范呢?
⑤周有光:英文是世界上作用最大、流通最广的,英语怎么变成一种非常发达的语言呢,就是因为英语一直在传播,它长时间吸收外来文化,是最不纯洁的。要纯洁很困难,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纯洁的语言。(笑)纯洁都是相对的。
⑥所以说,语言相互影响是一个自然现象,这不是病态。但规范是必需的,因为里面有不合理的东西。
⑦赵丽明:面对汉语汉字当前这种情况,政府、学术界该怎么做?
⑧周有光:我想学术界就是要研究,学术界不能做结论,只能提出建议,可是学术界的研究非常重要,违背学术规律的东西是不可能成立的。
⑨语言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变了以后需要规范。已经变了还没有规范,在这个阶段当中,必然会发生一些混乱,所以要在它稳定后对它进行规范。
⑩有些词你要看它是不是稳定,一时很难判断。有的词是“彗星词”,它起来很快,走掉也很快,一下子就没有了。
⑪赵丽明:您这个词真好,彗星词,曾经很亮,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闪而过。
⑫周有光:所以你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它的变化,等它稳定了,再加以规范化。现在的网上语言,说它是对还是不对,目前很难下一个结论。因为有些现象是一种偶尔的现象,临时的现象,它还没有稳定。不合适的东西自然会淘汰,要过一段时间再加以规范。
(摘编自赵丽明《汉语的今天一一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通胀”现象意味着语言“贬值”,导致很多字词在网络中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精确度。
B.互联网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冲击了网络中的语言,网络语言问题和互联网生活相伴而行。
C.“语言通胀”的现象不仅折射着思维同质化和情绪极端化等问题,而且会危及社会安全和稳定。
D.“脑腐”和“语言通胀”都因过度消费低质量网络内容而产生,对人的深度思考能力危害极大。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就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汉语的纯洁性问题发起访谈,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其思考。
B.虽然访谈的主题是“汉语的今天”,但谈话内容还涉及汉语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显现出被访谈者的博学和远见。
C.访谈者的问题由浅入深,按读者容易接受的次序合理设计,或直截了当,或旁敲侧击,营造了轻松的访谈氛围。
D.“彗星词”的说法新颖别致,周有光教授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这种词语存在时间很短、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3】2024年10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部署开展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整改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请结合两则材料说明这一行动的合理性。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敦煌找到了人生的幸运草
王建南
①人生的幸运草会在何处寻觅到?94岁高龄的艺术家常沙娜给了我们答案。
②常沙娜一生的命运都与父亲常书鸿紧紧相连。常书鸿于1927年至1936年公费留学法国,本有机会留在法国,却因一次意外的相遇——在巴黎塞纳河边的书摊上发现了法国探险家伯希和撰写的《敦煌石窟录》,从此彻底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③1936年秋,常书鸿动身回国。1942年冬天,常书鸿决定前往敦煌,并下定决心永久扎根在那里。1943年晚秋,常书鸿安排在重庆的家人到敦煌团聚,那年常沙娜 12岁。毫无疑问,父亲的决定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
④前往敦煌的旅途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全家人坐在一辆带篷的卡车里,箱子就放在身下,箱子上铺了褥子——人从早到晚就坐在上面。
⑤从重庆一路向北,卡车在路上整整走了一个月。越往西北走越冷,到兰州时已经是天寒地冻了。
⑥常沙娜回忆道:“汽车颠簸着,沿着祁连山,通过河西走廊,途经古代的凉州(武威)、甘州(张掖)。没完没了地走啊,走啊,地势越走越高,天气越走越冷。一路荒无人烟,放眼所见只有荒冢般起伏的沙土堆和干枯的灌木丛。出了嘉峪关,更是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戈壁,走多少里地也见不到一个人,唯有流沙掩埋的残城在视野中时隐时现。”
⑦晚饭简单极了。每个人面前摆着一碗水煮切面,面条短短的。桌正中只有一碗大粒盐和一碗醋——这就是到达千佛洞的第一顿饭。永远刻在常沙娜记忆中的,除了那碗盐、那碗醋,还有爸爸那无奈的神情。
⑧第二天,常沙娜第一次踏入洞窟。在洞口射进的阳光照耀下,里面的壁画和彩塑,色彩绚丽,光艳夺目。她不明白这是些什么,“只觉得好看、新鲜、神奇,明明暗暗的一个个洞窟。我走进走出,就像游走在变幻莫测的梦境里”。
⑨千佛洞的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⑩天寒地冻,大泉河水早早凝固成一条冰河。常沙娜和研究所几个年轻工作人员会从最南边滑过去,一直滑到北边,再滑回来。
⑪14岁的常沙娜在敦煌这所特殊的“艺术大学”里进行着多方面的顶级修炼。
⑫回忆临摹壁画时的情景,总令常沙娜兴奋不已。她说自己跟着大人,兴致勃勃地蹬着蜈蚣梯上到洞里。“那时洞窟都没有门,洞口朝东,早晨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照亮满墙色彩斑斓的画面。”
⑬她乐在其中,一天的时光转瞬即逝。“我如醉如痴地沉浸其中,画得投入极了,兴致上来,就放开嗓子唱歌……随着太阳转移,洞里的光线越来越暗,而我意犹未尽,难以收笔。”
⑭后来常书鸿从四川带回了各种花籽,播撒在千佛洞周边——其中开得最茂盛的要数波斯菊。它们映着橙黄色的向日葵,在蔚蓝天空下绽放灿烂笑容,随风舞蹈。常沙娜只要看见波斯菊就会想起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波斯菊就是爸爸的象征”。
⑮常沙娜喜欢花草,但在众多的花草之中,她最珍爱的是四叶幸运草。常沙娜多次发现这样的“幸运草”并悉心收藏。对她来说,小小一片四叶草是幸运,能随父亲走进敦煌、热爱敦煌,亦是幸运。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书鸿在与《敦煌石窟录》相遇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常沙娜的一生。
B.“没完没了地走啊,走啊”强调了路途的漫长、单调,突出了“向北”之旅的艰辛、枯燥。
C.画波浪线句着眼“一碗大粒盐和一碗醋”,旨在突出敦煌粗犷、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
D.常沙娜在敦煌得到艺术滋养、成长历练,敦煌承载着她的热爱及与父亲的深厚情谊。
【2】文中描写常沙娜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冰河上滑冰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第⑭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校刊开设了《传统文化》《心灵驿站》《榜样人物》等栏目,现在正面向全体师生征集作品,你准备推荐本文。你认为将本文推荐给哪个栏目最合适?为什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4年,“变”当选年度国际字。这一年,世界竞合交集,人工智能日新月异又悄无声息地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细节,大语言模型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连接人的世界与机器世界的中轴,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中,人在变,景在变,事在变;心态在变,认知在变,追求也在变……
你对“变”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题目自拟;
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