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篮
0
共计 0 题,平均难度:
  • 选择题
  • 1题
清空全部
进入组卷中心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 八年级| 试卷类型: 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 江苏| 试卷年份: 2025年| 上传日期: 2025/9/3
总计 7道试题 提示:单击题面可显示答案和解析
显示答案与解析
本页全部试题加入试卷
题号:SYS202509030700564124280590 题型:基础知识综合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9/3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古老文化的wéi mù在眼前徐徐拉开,《诗经》的魅力扑面而来,带给我无与伦比的zhèn hàn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浅吟低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慷慨激昂,从千年前悠悠传来,那些质朴的情感跨越时空。直击人心。在这一字一句里,对传统文化探索的热情在心底悄然【甲】。原来,我们的先辈早就用最纯粹的笔触,记录生活【乙】倾诉爱意【乙】抒发感慨。《诗经》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更是文学的瑰宝。此刻,我决心深入探寻,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和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萌发       【乙】顿号
B.【甲】激发       【乙】顿号
C.【甲】萌发       【乙】逗号
D.【甲】激发       【乙】逗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结构上说,“徐徐拉开”“扑面而来”都是偏正短语;“直击人心”“焕发光彩”都是动宾短语。
B.语段中提到的《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在这一字一句里,对传统文化探索的热情在心底然【甲】”,加点的“悄”读音为qiǎo。
D.语段中划线句语序不当,应改为“《诗经》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9030700566584634894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9/3

【题目】中国是一个诗文璀璨的国度,让我们漫步于文苑,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
【分门别类辑诗文】
(1)小语发现,很多诗人喜欢将颜色写入古诗词,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请你再写出一组。
(2)小语还发现,很多古文和现代文中,作者也喜欢用颜色来表情达意,他列了一个表格,请你填写。

颜色

句子

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桃花源人们的快乐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对生机盎然之景的喜爱

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朦胧凄清中包含着惆怅

⑤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____________(《回延安》)

怀念延安的工作和生活

【声情并茂诵诗文】
(3)好的诗文离不开朗诵,但小语发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他老是朗诵不好,请你从语速、语调、语气、情感等角度中任选两个,结合相关诗句对他进行指导
【别出心裁写诗文】
(4)以下是小语请DeepSeek帮他写的一首诗: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的年轮;时光从书页翻过,留下浅浅的折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朋友们!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呢?
请你仿照格式在横线上续写两句,抒发感慨。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903070056932481353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9/3

【题目】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乙】

柳宗元,字子厚,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第进士、博学宏辞科:考中进士科、博学宏辞科。②监察御史里行:官名,唐朝时监察御史的见习官。③内禁近:皇宫中皇帝身边。④擢:提拔,提升。⑤窜斥:贬逐。⑥堙厄感郁:遭遇困境,内心感伤抑郁。⑦以男女质钱:用子女抵押借钱。质,抵押。⑧书庸:记录做工的工钱。⑨直:通“值”,价值。
【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起句抒情,含蓄蕴藉,“宦情”与“羁思”指诗人长年游宦在外,离亲别故的悲凉心绪。
B.【甲】诗“春半如秋意转迷”一句,把仲春时节描绘得如同秋天一般,与【乙】文中作者的失意处境形成照应,以景衬情。
C.柳宗元年少时就聪明机警,文章卓越精致,得到当时同辈人的推崇,他顺利考中进士科与博学宏辞科,开启仕途。
D.观察使裴行立为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二人者其才( )                                 得政( )
③读者悲恻( )                                 赎归之( )
【3】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尤 贫 者 令 书 庸 视 直 足 相 当 还 其 质
【4】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5】从【乙】文可知柳宗元在柳州为百姓做了诸多实事,而【甲】诗却展现了他内心的愁苦。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9030700571704590761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9/3

【题目】阅读下列三则名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节选自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材料二】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一九四○年

(艾青《刈草的孩子》)

【材料三】

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曲,道是: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①______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②______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③______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鲁智深便道:④______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

【1】小语发现,上面几则材料中竟然也有不少颜色值得品味,你亦觉如此。
(1)【材料一】用“紫色”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这是为什么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2)【材料二】中加点的“通红”“金光”两种颜色有哪些作用?
(3)鬓插菊花是重阳节习俗之一,根据你对民俗的了解,你认为材料三①处的菊花应该是什么颜色?
【2】【材料三】中武松三人反对宋江招安的理由如下:
A.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B.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C.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请你根据三人性格特征,将ABC分别填入材料中②③④处,并说明理由。
______             ______             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9030700574424622141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较难 组卷次数:0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9/3

【题目】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逐渐得到扩散和传播,最终为多民族所使用、共享。例如,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间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而霜降意味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此时人们会忙着收获庄稼,进行一些农作物的储存工作。

【材料二】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还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有所减弱;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居民依旧依据节气规律指导和安排生产、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节气也处处可见。比如冬至时节,南北方关于吃饺子还是吃汤圆的讨论,就充分体现了节气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讨论中,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得以增强。同时,二十四节气所传达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现代所提倡的重视自然规律和生态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材料三】

影响物候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气温越低,物候来临得越晚。比如我国南方的广州,春天来得比北方的北京要早许多,广州的桃花盛开时,北京可能还在飘雪。其次是经度,在同一纬度上,经度不同,物候也会有所差异。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春天比内陆来得晚。如大连的春天比同纬度的北京要晚几天,因为大连靠海。第三是高下的差异,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物候也就越晚。最后是古今的差异,由于气候变化,现代的物候与古代相比也有所不同。例如,根据古代诗词记载,杏花在古代某些地区开放的时间比现在要早一些。

【材料四】

风雨及其所催生的自然景观的演变更替,是诗人笔下绝好的创作素材。

先看这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春天的景致历历如绘,似在眼前。杏花盛开的时节,细雨如丝,仿佛要打湿衣裳,却又沾而不湿;春风轻柔,吹拂在脸上,没有一丝寒意。短短两句诗,将春天的温润、柔和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描绘出秋天的景象。秋风瑟瑟,吹拂着万里芙蓉盛开的国度;傍晚时分,细雨纷纷,笼罩着千家万户的薜荔村。诗中的秋风、暮雨、芙蓉、薜荔等物候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天独特的韵味。

【1】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能指导农耕,比如清明适合春耕春种,霜降时忙着收获庄稼。
B.“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只在农村地区有影响力。
C.影响物候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差异,如广州春天比北京早是受纬度影响。
D.诗人常以风雨等自然景观写诗,像“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就营造出秋的氛围。
【2】请你用【材料三】中的知识分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3】“风雨及其所催生的自然景观的演变更替,是诗人笔下绝好的创作素材。”请你结合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两句,仿照材料四的示例加以分析。
【4】综合四则材料,你认为“二十四节气”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有哪些?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9030700575859926368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9/3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似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节选自《俗世奇人》)

【注释】①格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流程图。

情节

具体内容

苏七块出场

苏七块是正骨名医,医术精湛
但有“先付七块银元才治病”的古怪规矩

张四受伤求治

________

华大夫相助

牙医华大夫偷偷给张四七块银元

_______

张四把钱一放,苏七块立马为他接好断骨,手法娴熟

苏七块解释

_________

【2】阅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和朋友展开了对话,请根据情境补充横线处的内容。

你:“今天读了冯骥才老先生的小说《苏七块》。”

朋友:“什么‘苏七块’,怎么取了这么个题目?”

你:“这个题目挺妙的呀,①_________。”

朋友:“嗯,言之有理。”

你:“苏七块这个人太奇怪了!”

朋友:“怎么奇怪了?快给我讲讲。”

你:“他是个正骨名医,医术那叫一个厉害。冯骥才写他给人治病时,双手‘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冯老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______________。”

朋友:“听起来确实厉害,可他哪里奇怪呢?”

你:“他有个规矩,不管谁看病,都得先交七块银元,不然就不治。张四都疼得脑袋瓜淌汗,他也不给治。”

朋友:“啊,这也太不通人情了吧!后来怎么办的?”

你:“后来华大夫偷偷给张四垫了钱,张四一把钱放桌上,苏七块马上就开始治病了。这次啊,“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朋友:“这么厉害!可是,‘斩钉截铁’不是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吗?你怎么能这么用?”

你:“这可不是我用的哟,而是冯骥才老先生这么用的。我想他用‘斩钉截铁’来形容‘苏七块’这绰号,是一种比较形象、巧妙的用法呀,应该是想形容③_________。”

朋友:“你这样一说,还确实有道理呢。那华大夫偷偷给张四垫钱这个情节在故事里有什么作用呢?”

你:“这个情节④____________。”

【3】本文苏七块坚持“先付七块银元才治病”的规矩,而《社戏》里双喜、阿发等人偷六一公公的豆吃,看似打破了“不能偷”的规矩。请结合两篇文章,分析他们对待“规矩”的不同态度背后的原因。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题号:SYS202509030700578234380673 题型:作文 难度:一般 组卷次数:0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5/9/3

【题目】请以《我爱这样的泰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精心选材,细致描写,传达真挚的情感;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抱歉!您未登录!不能查看试题答案和解析!
网站地图 | 联络我们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