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甲】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péng pài、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guī bǎo,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乙】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大漠孤烟”出自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文中加点的“伟大”“辽阔”“文明”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阅读整个语段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题目】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树叶子却绿得发亮,_______________。(《春》)
②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③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论语》)
④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诫子书》)
⑤风吹雨打,在雨中诗人会更添情思。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归期遥遥无期的愁绪;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强烈愿望。
【题目】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对对联】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我选( )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识礼仪】下面是一段人物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小文:我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发现古人对人的称谓非常讲究。如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尊君”。
小华:你说错了,这里的“尊君”是______,应该是称呼别人的父亲。
小文:哦,称呼自己的父亲应该用谦称,比如称做______。
小华:是啊,古人用词也讲究谦辞和敬辞之分。
小文:是的,比如请别人吃饭叫“赏光”“赏脸”,称自己的家叫______。
(3)【办班刊】活动结束后,班委会决定将本次活动中征文比赛获奖作品结集起来办一份班刊,你为班刊起的名字是____________,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阅读杜甫《漫成一首》,完成小题。
漫成一首①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②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①安史之乱后,诗人一直颠沛流离,后辞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此诗是作者流寓巴蜀时期所作。②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③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1)本诗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赏析诗歌三四两句写景的妙处,并结合全诗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狼》)
【乙】
一童子随主人宦游。从县中索骑,彼所值甚驽①下。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泣于马上。后来问曰:“何泣也?”曰:“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后来以为稚②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③。童子既得马,策而去,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黠童子换马》)
【注】①驽(nú):劣马,走不快的马。②稚:年幼。③易:交换。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②佯泣于马上( )
③屠自后断其股( ) ④始悟其欺(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下地与之易 乃悟前狼假寐(《狼》)
B.意此马更佳 意与日去(《诫子书》)
C.策而去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D.追之不及 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 童 子 随 主 人 宦 游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而伤我也。
【4】小组讨论时,小华和小文的对话碰撞出了思维火花,请你参与其中。
小华:我发现两文都用了“黠”字,分别评价狼和童子,是不是都有讽刺的意味?
小文:我认为甲文是在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终会被识破和消灭。但乙文似乎是在夸奖童子,感觉对“后来人”的讽刺意味更明显。
看了两位同学的对话,你对“童子”和“后来人”的做法有了怎样独到而具体的评价?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见解。
我评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评后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 )( )
A.《朝花夕拾》一共十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在绍兴的家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B.《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都回忆了鲁迅儿时的一段生活。
C.《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玉皇大帝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D.唐僧师徒二人行到观音禅院,老住持金池长老为了谋占袈裟,想要纵火烧死唐僧师徒,不料黑风山的熊罴怪却趁火偷走了袈裟。
E.孙悟空第二次反出天庭后,玉帝派二郎神去收服悟空,悟空变化多端,幸亏有太上老君抛出玉净瓶将他打中,二郎神才捉住了孙悟空。
【题目】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一 图二 图三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题目】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正在阅读七上语文“精彩选篇”《孙行者一调芭蕉扇》。阅读时小文和小华同学就文中的许多情节产生疑问。请同学们根据两同学的话题和前后文的情节,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
那毛女道:“你是那寺里和尚?叫甚名字?我好与你通报。”行者道:“我是东土来的,叫做孙悟空和尚。”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小文:小华,孙悟空见到罗刹女后为什么“躬身施礼,称呼嫂嫂”?
小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华:这是因为孙悟空师徒西天取经被火焰山挡住,难以翻过,所以来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小文:既然孙悟空称呼她嫂嫂,那她为什么不借芭蕉扇,而且一听“孙悟空”三字就怒火中烧呢?
小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哦!原来事情都有因果呢。我想起来了,前面过子母河时,唐僧、八戒误喝了子母河水怀孕,孙悟空去取落胎泉水也遇到了麻烦。那个看泉水的叫做(4)________________
小华:对对对。他是(5)________的弟弟,(6)________________的二叔。怪不得呢,“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们都是亲戚呀!
【题目】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①“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②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③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④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⑤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记忆和理解。
⑥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⑦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⑧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⑨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⑩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⑪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明确的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材料1】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法,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其基本原理是大脑中想象出房屋和房间的入口,在房间内放入各种物品和家具,通过关联法将需要记忆的内容与房间内物品勾连起来。
【链接材料2】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 |
6:40——7:00 | 起床 |
7:00——7:10 |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
7:10——7:30 | 早餐 |
7:30——7:50 |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
7:50——12:00 | 上课 |
12:10——12:20 | 学习英语语法 |
12:20——12:40 | 午餐 |
12:40——12:50 | 背诵一首古诗词 |
12:50——14:00 | 午休 |
14:00——14:20 | 阅读名著片段 |
【1】“链接材料1”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2】阅读“链接材料2”,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
【3】了解了这么多学习方法,班里同学自发组织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这让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并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题目】阅读高明昌的《指尖的温柔》,完成各题。
①我十六岁时,就跟母亲一起下地耘稻了。所谓耘稻,就是等稻秧插入水田半月后,拔拔杂草,松松泥土,有时扶扶歪斜的稻秧。耘稻不需要挑担的力气,但需要眼明心细。炎炎烈日下,青青稻田中,我站在母亲身边,母亲向前一步,我也向前一步,母亲弯腰,我也弯腰。有时弯腰还不够,需要低头,将头低到与稻秧齐平,这样才能看清稻秧中间有没有稗草,还要看看稻秧的根茎处有没有潭儿,有的话要填些烂泥。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稻秧茁壮成长,将来长出饱满的谷粒,我们就能吃到白米饭,所以耘稻的活儿在母亲眼里是那么美好。
②我那时还不能一下子辨别出稗草,母亲告诉我:稻秧,摸上去是毛糙的,不光滑的,有极小的倒刺,而稗草,摸上去是光滑的。我后来终于能辨别了——不仅要听母亲讲,还得用眼睛去看,用手指去摸。耘稻还有个任务,就是要给稻秧透透气,具体做法是:在稻根的四周,用指尖儿贴地揉一揉。我并拢四根手指,竖着插进稻根的旁边,估计有一两寸深,围绕着稻秧,让手指兜了一圈。母亲见状,立马喊停:“不是这样的呀!你要弄死秧了。”母亲开始示范:她伸出四根手指头,指尖儿微微张开,稍稍弯曲,慢慢扣向稻秧四周的泥土,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地转了一圈,然后回转了一圈。母亲说:“手指头插进地里要浅,转一圈要轻。你懂了吗?”
③我有些惊讶,稻秧也需要温柔以待吗?母亲说:“当然了,稻秧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生出根须来,你这么一折腾,根须断了,稻秧就伤了元气。”稻秧也会伤元气,像人一样。母亲的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④那个时候,每天都吃落苏,中午吃腌制晒成菜干的咸落苏,晚上不是吃炒落苏、蒸落苏,就是吃捏落苏。母亲怕我们有情绪,饭吃得少,缺力气,就想了许多办法——落苏混鱼烧,落苏与韭菜、毛豆一块烧。
⑤有一天傍晚,母亲让我一起去菜园里摘落苏。到了种落苏的那畦田垄,她放下杭州篮,掰开铺展如荷叶的落苏叶子,我看见了许多的落苏。一种是青蓝色,一种是青紫色,都有着晶亮的光泽。母亲看了看落苏,脸上是感恩的神情。她顿了顿,伸出左手捏住一个落苏,慢慢抬起,我以为她顺势就把落苏拽下来,但母亲没有拽,而是右手握着一把剪刀,在枝上轻轻一剪,只听得“扑哧”一声,一个落苏就跌落在母亲手中。
⑥摘落苏用剪刀,我感觉母亲是小题大做了。母亲却说:“这样摘好,一来尽可能不惊动落苏,二来尽可能不伤害落苏。这样落苏长起来就快,每次想吃时都有。”
⑦秋日,天气多了分宁静,待在家的日子也多了起来。母亲杀了一只老母鸡,熬了半天,鸡肉软烂,鸡汤金灿灿的。母亲让我去菜园拔些鸡毛菜,放到鸡汤里。临走时,母亲特地交代别把鸡毛菜的根给拔断了。
⑧我把鸡毛菜带回家,母亲开始拣菜、洗菜,一看有一半的鸡毛菜都是断了根的,便问我如何拔的。我说,用手一把一把拔的。母亲检讨自己,说没有叮嘱我要像拔秧一样。
⑨后来一次又需要鸡毛菜,母亲让我和她一起去菜园。只见母亲蹲下身子,伸手在鸡毛菜上轻轻拂过,就像是抚摸孩子的头顶,亲切,温柔,然后伸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指尖儿并在一起,往鸡毛菜的根部扣去。母亲告诉我,先捏牢菜根,稍微用点力气,往上提一提,再等一等,然后再次提起,鸡毛菜就拔出来了。我发现,母亲手里的鸡毛菜确实乖巧、听话,没有一棵断根的。母亲说:“三个指头往上提一提,是松土,也是告诉鸡毛菜,它要出地了,鸡毛菜就知道你的意思了,就会配合你,让你拔了。”
⑩人与农作物之间,可以做到如此亲密,我算是亲见了,也得了些采摘方面的经验。后来我采豇豆、扁豆、刀豆、秋葵,摘丝瓜、黄瓜、南瓜,需要用手的时候,我都学着母亲的样儿,要么用剪刀,要么用指尖儿,绝不胡乱一把抓。我深信,我们家的蔬菜一直长得鲜亮、饱满,总也吃不完,母亲的温柔以待,是最重要的原因。
【1】根据文章内容分别概括母亲如何对庄稼“温柔以待”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文章第③段划横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⑨段划横线句子。
我只见母亲蹲下身子,伸手在鸡毛菜上轻轻拂过,就像是抚摸孩子的头顶,亲切,温柔,然后伸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指尖儿并在一起,往鸡毛菜的根部扣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章第⑩段的作用。
【4】文中母亲对待庄稼的态度总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起母亲对待子女的态度。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题目】“握手言欢”“握手言和”“握手成交”“大手握小手”“何时重握手”“和美好时光握手”“和每棵树握手”“一切从握手开始”……相信这些词语和句子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
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