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题目】默写。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4)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6)公然抱茅入竹去,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8)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9)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任群芳妒。(《卜算子·咏梅》)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词义有变化。如《大道之行也》中“男有分,女有归”中的“归”,古义指女子出嫁,现代汉语引申为“返回”“归还”“属于”等意思。
B.每年黄金旅游季,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C.同为游记,《壶口瀑布》主体部分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
D.《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题目】今天,【甲】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奋斗意志的好品质一点都不能少。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的。要保持奋发有为的áng扬斗志,不断书写拼搏故事,竞展奋进风采。【乙】新时代青年要把奋斗精神融入血脉,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坚持把个人奋斗写进祖国大地,把拼搏汗水融入复兴征程。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赋予( ) áng ( ) 扬斗志
(2)请提取【甲】句的句子主干。
(3)文中【乙】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
【题目】五四青年节就快到了,小郡撰写了一些跟“五四”主题有关的演讲草稿,请帮助他将这些草稿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
①一方面,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②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③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
④在今天,新时代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
⑤另一方面,时代呼唤担当,需要广大青年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为时代发展进步注入强大青春动力。
A.④①⑤②③
B.④①⑤③②
C.③②④①⑤
D.③④①⑤②
【题目】请仿照例句拟写“青春奋斗”宣传语,使仿写的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
青春是一条奔涌的河,让人锐意进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是一首激荡的歌,让人轻舞飞扬。
【题目】名著阅读。
【文本一】 A 沉不住气了。他心里发生了几秒钟剧烈斗争,但是他的不顾死活的胆量终于叫他弯着身子,跳进房里,握住枪套,抽出那支崭新的黑色手枪,连忙跳进了花园。他匆忙向周围瞭望,小心地把手枪插进口袋,然后就跳过花园,像猴子一般地攀着樱桃树,爬上屋顶。他又回头看了一下,那勤务兵正在安安静静地跟马夫谈话。花园里静悄悄……
【文本二】“我看出您经受了很多折磨。但是您仍然没有失掉您那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决心开始您在这五年来不断准备着的工作,这是很好的。可是您怎么工作呢?”
………
他打算写一部关于科托夫斯基的英勇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是油然而生的:《暴风雨所诞生的》。
(1)两个文段都出自小说《__________》。
(2)【文本一】中的A是 (名字),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
(3)【文本二】中的他看不见,写作时一行字会写到另一行上,为此他琢磨很久才想出办法:_________。
【题目】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宋】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1】“湖上风恬月淡时”中的“恬”应解释为 。结合全诗,“卧看”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请发挥想象,将“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题目】【文本一】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文本二】
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①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②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③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④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释】①介:披上鞍甲。②苟:随便。③秣(mò):喂马的饲料。④甫:才,刚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日啖刍豆数斗( ) (2)初不甚疾(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真无马邪 此其寡取易盈
B.才美不外##dot##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呜之而不能通其意 介而驰
D.虽有千里之能 驽钝之材也
【3】把【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4】【文本一】中,韩愈笔下的千里马应“ ”(用原文回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两篇文本表面都在谈马,实则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题目】破冰迎春归
①立春时节,黄河湾。
②风在刮,冰在响。随着冰面的破裂,粗犷的吼声喷薄而出:春天醒来吧——
③冰面的窟窿越破越大,吼声越来越高:
④春天门开啦!
⑤春天回家吧!
⑥破冰,破冰!一群腰粗膀圆的彪形大汉,持钢钎,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这画面雄壮豪迈,看一眼,就像是一碗火辣辣的酒咕咚咚下肚,滚烫了脸膛也滚烫了胸口,只想甩掉帽子,扔下棉袄,扎进破冰的人群中干他个满身大汗!
⑦这是何处?你一定听说过鹳雀楼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在此地,更上一层楼,朝西南眺望,那里的袅袅炊烟定会缭绕进你的眼眶。炊烟生根的地方,镶嵌着一个偏远得似乎可以忽略的村落。但看见这破冰的场景,从此想忽略也难了。这里是长旺村。
⑧春江水暖鸭先知,黄河水暖草先绿。紧靠黄河的长旺村,乡亲们早早就看到了鲜嫩的绿草。别看这春色不多彩,不纷纭,没有花开时的五颜六色,仅仅只是一色翠绿,却让人爱得像是抱着襁褓里的婴儿,一刻也放不下。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纯真的爱心,尽管长旺村的春色来得比别处早,可乡亲们总嫌迟,早早就想冰消雪融,将漫长冬天里被严寒覆盖的生机解放出来。
⑨是啊,春天一到,雪化了,冰消了,冻土如铁的大地松软了。不待百花竞艳,就可以赶着黄牛犁地播种了。撒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粮食,是棉花,是囤里粮冒尖,是身上衣服暖,是一家人欢乐的笑颜。无数个冬夜里的美梦,早就与春天交融在一起了: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种子使劲往上长,长得小麦金黄金黄,长得棉花雪白雪白,长得豆角好长好长,长得西瓜好甜好甜……这哪是做梦,分明是农家在早早谋划春天、构思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筹措,早动手,把一冬天积蓄在血脉里、骨骼中的劲头释放出来,才会有好光景、好日子。人勤春早,这是祖祖辈辈的信条。那不仅是书页里记载的文字,更是黄河湾里令人陡生豪情的生动场景——破冰迎春归!
⑩抡起钢钎破冰,挥舞棍棒破冰,硬生生把河面覆盖的冰打破,戳开一个大窟窿。看吧,冰下奔腾着滚滚激流,翻卷着腾腾热浪。那激流,那热浪,恰似春潮扑面而来。
⑪突然,有人俯下身去,背起撬开的冰块,跑上岸去,边跑边喊:河冰破开了——
⑫有人紧跟着效仿,不过他那举止更威猛,甩掉棉袄,光着膀子,背起冰块,跑往村里,边跑边喊:春天来到了——
⑬光着脊梁的人们,背冰迅跑,竟相结队,呐喊声形成黄河岸边的第一波春潮。春潮震荡了村庄,惊动了暖屋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跑到了村巷,看着光脊背冰的汉子,禁不住喝彩叫好。孩童们更是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几位年迈的长者,激动地竖着拇指连声夸道:背冰!亮膘!
⑭背冰!亮膘!
⑮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传,春潮岁岁涌,相沿成习,早已成为这里极具魅力的迎春风俗。
⑯这风俗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在申报项目的这一年,那口口相传多少代的话语需要凝结在纸面。“背冰”好写,“亮膘”则有不同见解。有人写“亮膘”;有人写“亮彪”。不同写法的人,后来握手言和,二者共存。亮膘,亮出健壮肢体!亮彪,亮出彪悍胆魄!踔厉奋发,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势不可挡!
⑰岁月更迭,日新月异。如今,这背冰更具时代风采。你看,他们来了——
⑱一个个光脊梁的黄河汉,黄帻巾,绿短裤,背着红绸带拴牢的雪白冰块,好彪悍,好威武。最威武的当数背冰阵前的领头旗,莫说那旗有多长、有多宽,单说旗杆,那是一根撑顶瓦房的立柱,粗如木桶,重达百斤。若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杰,哪个扛得起这稀世罕见的旗帜?只见阵前旗一摆,霹雳轰鸣,震耳欲聋,声浪直冲云霄。哈呀,背冰汉手中的锣鼓敲响了,这排山倒海之势,飞扬出石破天惊的豪气!
⑲破冰迎春归,人勤春来早,黄河湾早早翻滚起春天的大潮。春潮汹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
【1】选文画面感强,围绕“迎春”风俗着重描绘了哪两个画面?
【2】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⑦段为什么要写鹳雀楼?
【4】从感官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在作者笔下,这个地处黄河沿岸的村落具有哪些魅力让人难以忽略?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题目】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①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③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④担当是一种勇气。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⑤ 。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⑥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子的担当
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D.担当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
【2】根据文意,在第⑤段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句子:___________。
【3】下列四句话中最适合填入【甲】 【乙】两处的序号分别是:______、______。
①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4】文中第④段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题目】每当原野一片金黄,农民们会收获自己种下的希望。当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会发现每个季节、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收获,或许收获过感动、喜悦、温暖、成功……请你以“收获 ”为题,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少于 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地名;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